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和山聚焦:真心爱 用心做——记省高校优秀教师王长荣、朱婉珍

    发布单位 :            时间 : 2012-11-28     浏览量 : 
        
    和山聚焦:真心爱 用心做——记省高校优秀教师王长荣、朱婉珍

    发布时间:2012-11-27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阅读次数:327

      没有豪言,没有壮举。一介教书匠,普通得再普通不过。因为胸有大爱,醉心三尺讲台,数十春秋,痴心不改。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王长荣教授用一副对联让学生联想体会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优美。讲到相对论王教授一步迈到门口,一只脚门里一只脚门外,高声道:“洛仑兹一只脚已踏进相对论的大门,只可惜不敢挑战牛顿的权威,才让爱因斯坦最终提出相对论。”学生说,听理学院王教授的课是一种享受,不是他班上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听课。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王教授说自己讲了几十年课,也编写过几本教材,但是每一堂课,他还是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疏忽和懈怠。“你马马虎虎,学生知道。”王教授高度近视,看文字几乎脸贴着纸,但他仍订阅8份与教学相关的杂志,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学科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大学物理课面对全校不同专业,王教授找来《机械设计与零件》、《物理化学》等专业教材研读,提高授课针对性。对“2+3”项目学生增加“导热学”、“几何光学”等应用性强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赴德留学的适应性。
      理学院每遇重大活动,王教授上台总是迎来学生掌声、欢呼声一片。他平日的点点滴滴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大一第一次听他的课,他竟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坐在前排的三四名同学他也能叫出姓名,课前他一定做过功课。”回想起这一幕,现已是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的李翔至今觉得暖心。
      “问他问题,他从来不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不会做,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如果有两个同学提同一问题,他会在课上专门重讲。”一名大三女生说。
      考研学生拿来一道难题,晚上王教授伏案演算,从8点一直做到凌晨3点,做出三种解题方式,第二天传授给学生。
      路遇学生称呼,王教授不住地点头,笑意盈盈地喊“你好,你好”,学生倍感亲切。
      不过,如果你就此认为王教授“好说话”,那就错了。一位考进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的学生可是触过“霉头”。他自认为研究生都考上了,毕业论文还怕通不过?没把毕业论文当回事。没想到,平时帮学生找资料解难题挺哥们的王教授,这回脸色十分难看:“不是吓唬你,在我这里你还真毕不了业。”看到王教授动了肝火,这名学生彻底清醒,昼夜苦战,奋力追赶。他说王教授给他上了离校前终生难忘的一课。
      记者补记:瘦骨嶙峋,体重108斤。再过一年,从教32年的王长荣教授将满60周岁。眼下,除了省政协委员,头上顶着一堆绿豆芝麻大的“官衔”:党总支委员、教代会代表、应用物理系主任、院教学督导组成员……王教授全然不像一位即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人,没有丝毫的迟暮之气。课堂上,他还是那么生龙活虎,充满激情;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考研、就业,佳音频传;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老当益壮。曾不止一次地听王教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如火激情背后的正能量。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高数难,难于上青天。”一名高数挂科学生这样形容高数。一直致力于“化难为简单,抽象具形象”的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主任朱婉珍副教授依据自己从教近30年的教学经验,自制了一张学生学习成绩记录表。学生以寝室为单位,一个班分若干小组,高数每章学习结束,组织一次课堂PK。小组代表根据抽中的题目上台讲解、演算,小组其他成员补充,不完善别的小组可以抢答。老师现场讲解打分,成绩有小组、个人、抢答加分等。
      今年秋季开学,朱老师把这项学生参与度高、团队意识强的教学活动,由点及面地推广到“卓越计划”教学班。
      第一次上台PK,满分5分,土木121班徐涛“赚”得4.5分很是兴奋,他说“像这样的头脑风暴,自己‘恍然大悟’接二连三,知识学得深,记得牢。”
      朱老师手上有两份学生平时成绩登记册,像学生作业一般批改两回才登记,看着上面眼花缭乱的记录,别人问她:“你这样做烦不烦?”她说不烦,有学生找她,看到学生进步,心里高兴,有成就感。
      眼前的学生就像她上大三的儿子一样,他们若需帮助,朱老师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倾情相助。直升读博的南昌大学研究生翁异静,不久前特意回母校看望恩师。当年是朱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帮助,打消了她回家乡当个小职员的念头。翁异静清楚地记得在赴南昌面试前,朱老师说过一句至今令她感动的话:“老师手机24小时为你开着。”
      从鼓励陈理闩等参加学科竞赛,到成功申报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做出科研产品,近两年时间,朱老师对项目构思、申报撰写、书籍阅读、研究方法、产品修改,一直热心予以指导。经自己同学牵线,朱婉珍老师领着陈杰等5名毕业班学生去浙大网新实习,之后又多次与该公司项目经理接洽,帮助他们落实就业协议。“学生专业上有事找朱婉珍老师。”这几乎成了理学院党总书记苗红亚的口头禅。
      记者补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初,教师职业并非朱婉珍老师的首选,是上大学那次两个月实习,改变了一个农家姑娘一心想当医生的想法。因天天和学生待在一起磨出感情,朱婉珍和学生相约离别时谁也不许掉眼泪。而真到了分别时,朱婉珍看到一大男生落泪,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任凭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朱婉珍深深地感受到,被人需要、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自己为之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岁月如歌,实习临别那一幕恍如昨日,记忆犹新;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理想之树常青。

        原载于2012年11月10日《浙江科技学院报》第321期 作者 倪国平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310023)

    电话:(监评中心)0571-85070129

              (教发中心)0571-85070245

    办公室:图书馆西209


    常用链接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 浙江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浙ICP备05014576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310023)
    电话:0571-85070230 / 0571-85070231
    Copyright © 2021 浙江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浙ICP备05014576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