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项目式教学(PBL)的理论与实践,交流教学经验,解决实施中的困惑,教发中心举办项目式教学主题沙龙,从项目式教学的核心内涵、PBL教学测评、项目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等主题,开展朋辈分享。在三期主题沙龙中,全校线上线下400余人参加活动,共同探讨PBL实施过程中的策略与方法,开启一场教学创新的深度对话。

建工学院武茜老师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分享项目式教学在该专业的具体应用,她详细介绍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阐述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索、实践和社会互动逐步建构起来的观点,并总结项目式教学的四个核心内涵。此外,她还分享了跨学科资源整合、校企合作和数字化技术赋能等教学工具和方法,并提出了过程与结果并重、多元主体参与、非专业人士参与、团队协作能力评价以及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双重导向等评价原则。

电气学院张勇老师深入剖析了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其《机器人学》课程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创新举措。他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机械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建立了全链路化的测评体系,通过随堂测试、作业质量、试题闯关、逻辑思维、实训质量、安规要求、创新能力、工匠精神等多个维度的测评,构建学生的能力学情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优化。

艺术学院卢艺舟老师详细阐述项目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三类关键角色:教学体系的规划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项目目标的设计者。作为教学体系的规划者,教师需要具备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有效整合的能力,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系统性地进行,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讨论和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作为项目目标的设计者,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项目目标。
交流环节,与会教师都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大家围绕项目式教学的实施细节、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改革的经验等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近年来,教师发展中心围绕AI赋能教育教学、BOPPPS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开设教学沙龙和教学技能工作坊,助力教师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