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教学能力提升

    当前位置 : 

    和青年同学谈谈什么是人文学科?

    发布单位 :            时间 : 2016-04-01     浏览量 : 
        

    和青年同学谈谈什么是人文学科?

    作者:张冀星 发布于:2016-4-1 10:16:01 点击量:

    人文学科是人人都应当学习的。特别是大学生,都应当有些人文学科的知识与素养。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文学科?它在学科分类中占据什么位置?我国人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强人文素养,必须要攻读经典原著呢?

    一、人文学科的地位不可忽视

    我们面临的学科的基本分类,有两种划分。

    一种是二分法,就是把所有的学科划分为两类。这种分法认为世界上的知识只有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因而只有两门科学,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便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这种观点也反映在一些权威的辞典中。比如《辞海》(1979年版)中关于人文科学的解释: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这里显然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不加区分,把二者混淆在一起。又如当前的大学学报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或者在社会科学前面加上哲学二字)。这种二分法,看不到人文学科的独立地位,使它淹没在社会科学中。

    另一种分法是三分法,就是划分三类基本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明确肯定人文学科的独立位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学科的界定是人文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综合。一般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

    我是主张三分法的。三类基本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自然科学:着重研究自然现象,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科学:着重研究社会现象,涉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文学科:着重研究人本身,特别以人的精神世界、精神活动为研究对象。由于人的精神世界与精神活动更为复杂而多样,有时不如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那样确定,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人文学科

    三类基本科学都有自己的基础学科。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等,通常简称数、理、化。当然还包括生物学、地质学、航天学等。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是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通常简称政、经、法,当然还包括社会学、金融、管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是文学、史学、哲学,通常简称文、史、哲,当然还包括语言学、考古学等。教育学、人类学似也属于人文学科,心理学则介乎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

    把人文学科淹没在社会科学中,就容易忽视人本身,忽视对人的精神、文化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金钱、物质的引诱太多,人们容易追名逐利,道德滑坡,失去精神品格的操守。人文学科的水平决定一所综合大学的品位和层次。像北京大学这样的大学,如果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忽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出现人文精神的衰退,不但有伤高等学府的元气,甚至最终会损害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整个民族的振兴。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重理轻文的倾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到八九十年代,更出现学好外语、计算机,天塌下来都不急的论调,显得工具理性更强,人文观念更为薄弱。按照文理分科的概念,似乎受到轻视的是整个文科,其实社会科学中政、经、法,还有金融、财贸、管理等,不但在社会上未受轻视,反而是热门。真正受到冷落的,还是人文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文、史、哲与考古等。中文系好一些,哲学与考古方面,多年来以第一志愿报考者甚少。从社会的风俗上看,国民的纸质书籍乃至经典阅读率呈连年下降的趋势,人们多习惯于网上的时尚浏览和快餐阅读,对于人文学科原著,能坐下来潜心阅读者已不多见,大学图书馆内的借阅率也在日渐下降。因此,要转变这种社会风尚,振奋民族精神,就必须首先充分认识人文学科的地位,努力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认真培养人文学科的人才,积极倡导和弘扬人文精神,这是当前大学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大学生自觉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究竟什么是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着重研究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但人的生命有两种属性,一是自然的物质的生命;二是文化或精神的生命。医学、生理学也研究人的生命活动,但与医学、生理学研究人的自然生命相区别,人文学科则是研究人的文化、精神生命,主要涉及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

    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是文(学)、史(学)、哲(学)。

    文学: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反映人与社会的现实生活。台湾的龙应台女士在一次讲座中说,文学艺术是使人们通过各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看出人的内心世界,透视人的精神活动,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做到的。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通过阿Q人物形象的描写,揭示旧社会一类农民的特殊变态心理。钱钟书的《围城》,通过一些典型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绘,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几类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也使我们由此认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朱光潜曾说: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可以提高人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弘扬社会向前发展的主旋律,促进人们发挥正能量。

    史学: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史学(历史学)是以人类历史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人类历史总的看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但其中有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曲折,包括暂时的倒退,包含复杂的经验教训。不了解历史,不把握历史的经验教训,就不能正确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所以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是说,都有当代的意义与价值。应当观今鉴古,继往开来。认真了解和研究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比知道一个现成的结论更加重要。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当学习中国的历史,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现当代中国史,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

    哲学:哲学是关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与探索。龙应台女士把它比作迷宫中望见的星空,颇富诗意。哲学一词,希腊文与英文的含义就是爱智慧。其实,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有过一句气势磅礴的名言:世界上最使我们震撼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律。哲学的重大命题一般没有最后的定论,往往带有启示的性质,只是给人们提供一种思考的启迪与方法,为你指点迷津,让你走出迷宫。也许这正是它的实质与魅力所在。宋代哲学家张载(字横渠)有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比较全面地表述了哲学的宗旨。

    三、人文学科的积极作用

    人所创造的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精神世界则是人安身立命的主要支柱。人的文化生命是具有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的。人文学科对人的精神世界或文化生命有一种安顿、陶冶、培育和提升的作用。张载所说为生民立命就是要找到人生宇宙中的位置,找到安身立命之处。古希腊神庙中有一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人要真正认识自己,其难度并不亚于认识客观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修身”“修己,把它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主张由己推人,修身安人。西方哲学所讲的反思,也包含对人和精神自身的思索。所以,学习人文学科,特别是学习哲学,除了学习知识之外,主要加强人文精神的素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一书中把人的精神境界区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如果不学习人文学科,不加强人文素养,就只能处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完全受生理功能或物质利益支配,而学习人文学科,加强人文素养,则可以提升到道德境界,以至于天地境界。虽然要达到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或张载所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似近于天地境界)是很难的,但达到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似近于道德境界)则是完全可能的。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讲到,人的欲望有两种冲动,一种是占有的冲动,一种是创造的冲动。当占有的冲动居主导的地位时,这个社会就势必混乱或衰退;当创造的冲动占主导地位时,则这个社会肯定兴旺发达。人文学科的倡导和人文精神的弘扬,正是要克服或消解占有的冲动,鼓励和促进创造的冲动,极大地发挥推动社会前进的正能量。

    人文学科的水平,对一所大学的位置和品格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拥有世界一流的人文学科。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也无一不同时具有深厚的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的素养。

    四、我国古代人文学科的特点

    当前国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时兴起国学热。但什么是国学?在我看来,就是关于本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学问。不论就中国图书的传统分类(经史子集)或儒家经书的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而言,大致仍属于传统的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三千多年,源远流长,形成相对独立的发展脉络。不论文、史、哲,皆众家林立,学派纷呈,典籍丰富,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形式繁丽茂盛。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主导地位。胡适曾经说:古典中国的理智遗产,共有三个方面:它的人文主义,它的合理主义,以及它的自由精神。这种人文主义,就是始终而且明显的注意人类的生活,人类的行为,以及人类的社会。胡适并且说:这种对于人生的执着,就成了一个特点,使中国古代思想与印度、波斯甚至以色列的古代思想,截然不同了。

    中国古代人文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是文、史、哲的相互贯通,这正是中华文化原典、中国传统思想在内涵上比较浑厚、深蕴的一种优点。我国古代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集文、史、哲于一身的大思想家。他们的代表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往往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文学作品,兼具史学价值,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章,既富于哲理,又开创中国古代散文的先河。《史记》《左传》,则既是卓越的史书,又是优美的散文,兼具丰富的哲理与史料价值。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屈原在《楚辞》中留下构思奇特的长诗《天问》一篇,从遥远的星河世界到人间的现实生活,极富想象力地提出一系列质疑与感叹,可以说天上地下,宇宙人生,都在他的思考与探索之中,可说是一篇典型的哲理诗。汉唐以来,我国涌现的一大批思想家,一般都兼通文、史、哲,如汉代的司马迁,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宋代的王安石、司马光、张载、朱熹,明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等。

    我们还可以从宋代几篇典型的诗文中体验到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史、哲相互贯通的浑厚意蕴。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充分表现了既面向现实又超越世俗观念的人文精神。同时,文章还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人对花的不同爱好,并且追溯地表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精神世界的人的人生选择(如乱世隐者独爱菊,盛世世俗者多爱牡丹,历史上洁身自好的君子则颇爱莲)。这篇短文读来清新赏目,富于人生哲理,颇有现实意义。

    再如杨万里七言绝句诗《桂源铺》: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却说明符合时代历史潮流的思想、言论是不可抑制和阻挡的。这是对文化专制主义的谴责,显得很有气势,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程颢的诗《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床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是宋代理学家。此时胸怀开阔,心态悠闲,富于哲学思考,善于安贫乐道。

    文、史、哲相互贯通与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重大优点。也使得中国的人文精神更加鲜明而敦厚,更加富于韵味。当然,中国传统思想缺乏对外在世界的探究,逻辑思维不严密,因而科学思维不发达,又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五、攻读经典名著,加强人文素养

    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无疑必须认真攻读一系列经典名著。经典名著与一般教材的关系,是源与流、主与辅的关系。做学问、重素养,都要靠攻读原著作为奠基。一般教材、读物可作参考,攻读经典原著,才是加强人文素养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因为经典承载了古圣先哲总结出来的真理,一定要下功夫读懂、读熟一批经典名著,并且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来,别无捷径可走。

    非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也有必要选读一些人文学科名著,加强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陶冶健全的人格。大学期间是读书的黄金时代。各个领域有学有专长的教师指导,图书馆资源丰富,时间也比较充裕(有双休日和各种长短假期)。与我们当年上学的情况相比,今日的大学生,真可谓读书、学习的天之骄子,关键在于自觉性。上了大学,就要有一种自豪感、使命感。千万不能满足于对付考试,拿个学位、文凭。应当充分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与价值,以天下为己任,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努力把自己铸造成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为民族振兴、人类幸福作贡献。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310023)

    电话:(监评中心)0571-85070129

              (教发中心)0571-85070245

    办公室:图书馆西209


    常用链接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 浙江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浙ICP备05014576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310023)
    电话:0571-85070230 / 0571-85070231
    Copyright © 2021 浙江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浙ICP备05014576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