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教学法培训之实践应用两点
1. 课程内容的整合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极为广泛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在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突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人体工程学的实用性和应用型特征。总体的整合方向是适当删减原来教材中以工业产品为对象的内容,如工程技术,工程心理学,人体生理学中的部分内容。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将来就业方向的多样性, 从多种途径获取材料,增添环境行为学、空间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诸多内容。引入了实践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尽快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2. 分享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即是一个注重创新、注重实践的专业。在“人体工程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授课方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特别是互动式部分,所占比重非常大,努力摆脱纯粹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授课形式。在备课过程中,增加大量的实际案例,选择身边的实际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如“人体工程学与空间”一章中,在老师拟好的调查项目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选择各自感兴趣的课题,走出教室到实际空间中去发现问题,如到宿舍、校园、商场、饭店等。然后返回教室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最后提出改进之道,并形成最终改进效果图。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运用。
例如,今年3月安排了学生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筑环境调查,让学生到优秀的实际案例中开拓思维,激发灵感。在后续的反馈环节,学生踊跃讨论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给自己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并针对美院建筑的布局、风格特征、材质等谈论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学习环节比单一的听取理论报告获取知识更加有效。
图1 学生们在黑板上争相写下的中国美院建筑调查心理感受
艺术学院 周敏
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