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我校在智慧教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成效,塑造“智慧+”高等教育新生态,我校决定组织师生参加首届长三角高校“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大赛主题
“智启教与学,慧创新未来”
二 、参赛对象
教师组:全校在职教师,近两年内承担所参赛本科课程讲授任务,且具有基于智慧课程理念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创新的实践经验。若以团队形式参赛 ,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2名团队教师。
学生组:全校在校学生 ,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团队不超过5人),团队参赛需明确主要负责人,且需要有1名推荐教师。
三、参赛要求
(一)教师组参赛要求
教师应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真实日常教学为前提,基于智慧教学理念设计参赛课程,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AI 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构建“教师、学生、AI、智慧教学环境” 四维共同体,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赛教师需提交材料:
1.教师参赛申报书(如附件2)。需体现智慧课程网站(含网址、访问账号和密码,必要的访问路径说明,确保能看到课程运行数据)。
2.一次智慧课堂教案(如附件3)。
3.一次智慧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必须是日常常态教学视 频)。实录视频与教学日历(教务系统数据)、教案相匹配,并适当体现教学中智慧教学工具和资源的应用,师生互动及教学目标实现情况,包括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状态、技术应用场景等。具体要求见《首届长三角高校“超星杯”智 慧教与学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如附件4)。
(二)学生组参赛要求
学生以征文形式参赛,文章围绕“AI赋能研究性学习”主题展开,展示学生开发或整合利用智慧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如学习方法创新应用案例、学科知识拓展项目等。
参赛学生需提交材料:
1.学生参赛申报书(如附件6)。
2.论文,字数不超过 4000,A4 页面页数不超过 10页,包括标题(三号黑体)、摘要(300字左右,四号宋体)、关键字和正文(四号宋体),正文中标题用四号黑体;图表规范;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四、赛事安排
(一)教师组
1.各学院(部)围绕大赛要求和评审标准(见附件5)开展评选和推荐,各学院限推1名教师(团队)。各学院(部)在10月11日前提交参赛推荐汇总表、教师参赛申报书、智慧课堂教案、课堂实录视频电子稿至教发中心fdc@zust.edu.cn,并将纸质汇总表及申报书上交至图西209教发中心陈萍。
2.学校将根据各学院(部)推荐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及推荐工作,并推荐1名教师(团队)参加大赛网评。
(二)学生组
1.各学院(部)围绕大赛要求和评审标准(见附件7)开展评选和推荐,各学院限推1名学生(团队)。各学院(部)在10月11日前提交参赛推荐汇总表、学生参赛申报书和论文电子稿至41810851@qq.com,并将纸质汇总表和申报书交至行政楼226学生处王德栋。
2.学校将根据各学院(部)推荐情况组织评选及推荐工作,并推荐2名学生(团队)参加大赛网评。
五、其他
(一)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参赛师生应遵守大赛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如有违反或涉及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相关主管部门。
(二)大赛组委会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宣传、推广及编辑出版等操作。如有特殊情况,大赛组委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大赛流程、奖项设置、评审标准等相关内容进行调 整和解释,调整后的内容将及时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
(三)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首届长三角高校“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组委会所有。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一)教师组
联系人:陈萍,图西209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
联系电话:0571-85070245
(二)学生组
联系人:王德栋,行政楼226学生处办公室
联系电话:0571-85070169
附件:
1.参赛推荐汇总表
2.申报书(教师组)
3.教案(一次课)
4.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5.教师组评分指标
6.申报书(学生组征文)
7.学生组征文评分指标
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处
2025年9月24日